在日本的超市或便利店中,不難發現冷藏櫃內陳列著多款外觀相似的乳製品:有些標示為「牛乳」、有些是「加工乳」,亦有不少標明為「乳飲料」。雖然看似同屬「牛奶」類別,實則三者在法規分類、原料來源、營養價值及適用對象上均有明顯分別。
為免選購時產生混淆,本文將為你分析這三種類別的乳製品,讓你在選擇時更得心應手。
本文會和你分享:
- 三類乳製品的定義與標準
- 成分結構、營養比例與原料差異
- 包裝上的判別方法與常見誤解
- 選購建議與適合對象分析
目錄
「牛乳」、「加工乳」與「乳飲料」的分別
1. 牛乳=最「純正」的牛奶、不可有添加物
- 定義:根據日本法例,牛乳是指「只使用生乳,且不經任何成分調整」的產品。
- 原料來源:僅限使用「生乳」(即由乳牛擠出來的奶)。
- 添加物:禁止添加水、奶粉、奶油、糖、香料等。
- 成分基準:
- 乳脂肪含量須達 3.0%以上
- 無脂乳固形分須達 8.0%以上
- 處理方式:多為巴氏殺菌處理,即加熱至約 72℃、持續約 15 秒後冷卻。
- 包裝標示:「種類別」必須標明「牛乳」,不得使用誤導性名稱。
2. 加工乳=少少加工的牛奶
- 定義:加工乳是以生乳為主要原料,再加入奶粉、脫脂乳、奶油等乳製品調製而成的乳品。
- 容許成分調整:可以調整乳脂肪與無脂乳固形分的比例。
- 成分基準:
- 無脂乳固形分須達 8.0%以上(與牛乳相同)
- 乳脂肪含量無明確上下限,依產品類型而異
- 市面常見例子:低脂加工乳、濃厚加工乳、無脂加工乳
- 包裝標示:「種類別」須標示為「加工乳」。
3. 乳飲料=包含奶成份的飲品
- 定義:乳飲料是以乳或乳製品為原料,並可加入其他非乳製成分製成的飲品。
- 添加物:可添加如糖、可可粉、咖啡、果汁、維他命、礦物質、香料等。
- 成分基準:
- 乳固形分須達 3.0%以上即可
- 無脂乳固形分與乳脂肪並無硬性規定
- 市面常見例子:
- 含乳果汁、咖啡牛奶、朱古力牛奶
- 機能性乳飲料(如添加鈣質、鐵質或維他命)
- 包裝標示:「種類別」標示為「乳飲料」,並須標明添加物及營養資訊。
「牛乳」、「加工乳」與「乳飲料」簡易比較表
分類 | 原料限制 | 成分規範(最低值) | 可否添加其他成分 | 常見特徵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牛乳 | 僅限生乳 | 乳脂肪 3.0%、無脂乳固形分 8.0% | 否 | 味道純正、營養最完整 |
加工乳 | 生乳+乳製品 | 無脂乳固形分 8.0% | 可,僅限乳製品 | 成本較低、脂肪可調整 |
乳飲料 | 乳/乳製品+其他成分 | 乳固形分 3.0% | 可,自由添加 | 品項多樣、口味甜美 |
如何從包裝上判別類型?



- 日本乳製品包裝必須標示「種類別」欄位,通常位於正面或側面靠近成分標籤處。
- 「牛乳」、「加工乳」、「乳飲料」三字是根據法規嚴格劃分,並不能隨意命名。
- 有些產品即使名稱中有「牛奶」,實際上可能是乳飲料,需特別留意標示。
🫛 豆知識
為了方便視覺障礙人士將牛乳和其他飲品作出分別,包裝盒上方有點凹就是牛乳,而其他則是平滑的,下次購買牛奶時不妨留意一下!!
結論:按個人健康狀況與飲用需求作出選擇
牛乳、加工乳與乳飲料雖同屬乳製品,但在日本的分類中界線分明,選購時應按個人健康狀況與飲用需求作出選擇:
- 牛乳:最接近自然,營養價值高,是天然乳品的首選。
- 加工乳:提供更多變化,兼顧經濟與功能性;
- 乳飲料:口味多樣、用途彈性大,但乳成分相對低。
只要了解標示規則與成分意義,便能輕鬆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乳製品,讓日常飲用既健康又愉快。
如您覺得這篇文章實用,歡迎分享予其他有需要的朋友或親人!🙏🙏